0%

有关沟通成本的一点点思考

团队协作最大的成本是沟通成本。如何降低沟通成本,是管理者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。

日常沟通的本质,究其根本其实是由一系列的逻辑推理构成。而所谓的达成一致意见,即是我们对同一个命题推导出了同样的结论

对于这一点,可能有些同学并不认同。这是因为我们的交流往往不会以十分正式的逻辑推理过程进行,而是更多的口语化进行。

比方说:今天应该会下雨。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就包括了逻辑推理,只是大前提小前提均没有明确而以,需要我们根据当时聊天的语境来确定。假如你是因为昨天看了天气预报,那你的大前提是:按以往经验,如果天气预报预测说会下雨,那大概率会下雨;小前提是:昨天的天气预报说今天会下雨;结论就是:今天应该会下雨。如果换一种场景,是因为你看到今天的天空,那你的大前提是:阴云密布的天气大概念会下雨;小前提是:今天是阴天;结论就是:今天应该会下雨。

可见,简单的一句话,也是包含了完整的逻辑推理在内的。只不过出于方便,我们在交流时往往会简化许多步骤,并通过我们的大脑运算去补全其它的信息。否则,我们在沟通时的对话便会冗长而啰嗦,有效信息比低,因而沟通成本高。

但这样做也有缺点,就是我们有可能意会错别人的意思,这时就出现了所谓的误解

假设甲对乙说今天应该会下雨,实际上是因为甲昨天看了天气预报。但乙并没有看,而且乙今天出门时看到天气晴朗,因此并不同意甲的说法。此时要保证沟通顺畅,需要甲补充自己的大前提。如果甲也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,不去向乙解析清楚,那么两个人之间就产生了分岐,产生的原因是沟通中信息的缺失。

除了信息缺失外,信息畸变(想要传递的信息,因为表述不当,导致别人理解错误)也会带来误解,这可能是有意的(偷换概念),也可能是无意的(混淆概念),但导致的结果一样。像同样是偷,偷窃、偷笑就完全不是同一个概念。

上面讨论的是在信息传递本身,但如果沟通本身缺少主题(即没有要讨论的命题),自然也谈不上得出结论,就是在白白浪费时间而以。

知道了原因,我们便可以确定下来沟通中应尽力遵守的一些原则

  • 讨论前确定命题(有时比较迷茫的时候,想借讨论过程本身找到问题其实也是一个命题)
  • 尽可能使用术语(术语即是某个领域中的专用概念,保证双方都理解术语的前提下,使用术语可以很有效地降低沟通成本)
  • 尽可能复用现有术语(少用一些不常见或自创的概念)
  • 有意识地创造一些概念,但需要做到
    • 尽力保证其定义准确
    • 做好概念普及工作,让团队能在一个上下文沟通
    • 一经确定便不要再修改,这容易带来混乱
  • 避免大量创造不准确、难以理解的概念(这点在编码中的类、方法、变量命名尤为常见)

用人过程中常见的雷区

专业基础太差

专业基础太差的另一种解释是:对这个专业领域的概念理解得太少

这会导致你在解释一些问题给他听的时候,需要费非常大的工夫。因为逻辑推理是一层嵌一层的结果,一个上层概念往往是由无数下层概念支撑起来的,如果他对下层概念的理解不够,他是很难去理解一个上层概念的。

我听到很多朋友问过我一个问题:什么是 Java?内行人士可能完全能理解什么是 Java,但是如果让你向外行解释清楚,你会发现这其实是很困难的一件事。

这是为什么?因为我们要真正理解一个概念,不仅要知道其定义,更要理解其内涵

Java 是一个上层概念,它是一门静态的、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。但如果你照搬此定义向你的朋友解释,他听完肯定依然一脸懵圈。要对这个概念有深刻的理解,你首先要理解更下一层的概念:语法、框架、虚拟机、IDE 等等。而要理解下一层的概念又要理解更下一层的概念,比如:

  • 语法的下一层概念有:修饰符、关键字、变量、常量、类、方法等等
  • 虚拟机的下一层概念有:字节码、堆、栈、class 文件、垃圾回收、操作系统、等等

如此循环往复,每个上层概念都会牵扯出一堆组成树状结构的概念,在不理解底层概念的情况下试图直接去理解上层概念,那必然会非常困难而且理解得也不深刻。

这些下层的概念其实都已经内化在内行人士心中了,所以跟他们交流时无需过多地解释。但对于外行则完全不一样,这就导致很多时候我们面对这种问题非常无奈。

理解能力太差

专业基础差还有一种情况,就是许多概念都知道一点,但不深入,或者理解有错误。这种情况其实比上面更可怕,不懂的人会直接表现出来,而理解有偏差的人,不仅不会表现出来,他们往往还会表现得自己是正确的一样,进而把不明就理的人带歪。

这也是为什么有人主张在面试的时候,遇到不懂的问题,直接说不懂也好过硬答。

学习能力太差

这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每天都有新的知识产生、旧的知识消失,学习能力差的人终究会逐渐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。

但这个问题会在相对而言的中长期才体现出来,应该视团队当前情况决定是否要与此类人共事。

三观不合

所谓三观不合,其实是在一些基础认知上存在分岐。比如甲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,而乙是一个得过且过的人,那他们在同一个问题上就很可能出现意见不合。而所谓江山易改、本性难移,基础认知是没那么容易改变的。多数人在某一个团队工作短则几月长也就几年,这点时间你是很难去改变一个人的。

最好的方法是不要与三观不合的人一起共事,这并不一定因为他的认知是错的,只是你们不适合。